误区一:钻石越重就越大
其实不然,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1克拉钻石看起来比0.9克拉小”的悲剧!这又是为什么呢? 许多人认为,钻石的重量代表了钻石的大小,严格意义上来讲,钻石的重量并不等于钻石的大小,尤其是在钻石重量接近的情况下!问题的关键在于:钻石的重量“用”在了什么地方?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在钻石底部的旁边有2块灰色阴影区域,灰色阴影区域显示的钻石底部两侧的额外凸起,这增加钻石的重量,却无法让钻石看起来更大,这是切工的
问题。 判断一个钻石的大小,还是需要看查看钻石的实际尺寸!挑选切工好的一款,而不是只关注克拉数。要不然就会发生例子中,1克拉钻石比90分钻石小的窘境。 误区二:钻石越重越值钱
不少人认为只要是克拉钻戒就可以大概保值,这个想法有失偏颇。4C级别都很完善的钻石自然很值钱,但如果钻石的颜色在J以下、净度很低、切工一般,通常的话,就算是克拉钻也不是非常值钱。 钻石的4C标准,每个都很重要,并且在不同方面影响钻石的价值。光是个儿大,但切工低劣的钻石,看上去就像一块玻璃没有什么火彩。而颜色浑浊,同样影响钻石的美感。 所以钻石是否值钱要根据4C标准等各方面评判,不能单纯以大小衡量。 误区三:有荧光的钻石品质不佳
荧光是关于钻石最常见的误区之一,而事实是荧光只是钻石拥有的一种在紫外线照射下发光的自然特征,没有好坏之说。只有在少数情况下,高色级强荧光的钻石会有雾蒙蒙的外观,这样的钻石并不建议购买! 在购买钻石时,荧光只是个辅助参数,对钻石的价值和美观影响很小。GIA的研究表明对绝大部分钻石,荧光的强度对外观并无明显影响,大部分人肉眼不能辨别有荧光和没有荧光的钻石。大约25%到35%的钻石带有荧光,带荧光的钻石通常比无荧光的钻石价格低,视荧光光强弱可便宜10到25%不等。 另外有荧光是好是坏且还要综合看待。白钻有荧光一般是减分,彩钻的一些荧光反倒是加分,让颜色看起来更浓郁。而绝大多数钻石荧光是蓝色的,在色彩上蓝色与黄色相加趋近于白色,因此对于I色及以下颜色级别的钻石,选择中到强的蓝色荧光反而会使你的钻石看上去更“白”。 误区四:我的钻石有100多个刻面,想不闪都不行
说到刻面,首先要看你选的是什么形状的钻石,通常来说,57、58个刻面指的是目前国内主流的圆形钻石的切面数量。切割面多确实有利于光线的反射,但也不是越多越好。
切工的好坏,依赖良好磨光并以精确的几何方式磨切。光强调切面多而不考虑切割方式的科学性,同样无法获得璀璨的钻石。
另外,刻面的多少也依赖于钻石的大小,一颗承受得了105个刻面的钻石,通常也必须是克拉大钻。
误区五:追求完美的证书净度图
而事实上,在净度图上看到这些包体,通过肉眼观察是发现不了的。即使使用了十倍放大镜,对于一个未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来说,也很难看到。净度图可以帮助消费者了解钻石的情况,但是过分追求净度图的“颜值”,会让你错过不少好钻石。
从原石到成品钻石,需要复杂的工序和精湛的切磨技艺,只有拥有严格切磨比率、极佳对称性和完美抛光的钻石,才能完美展现钻石自身独有的魅力,切工不良的钻石看上去并不“闪”。切工对于展现钻石的美感十分重要,在选购钻石时千万不要忽视切工的重要性。
在购买钻戒的预算不改变的情况下,建议可以先考虑钻石的大小、切工、颜色,最后考虑净度。因为净度是专业人员在放大镜下,根据钻石内含物的多少确定的。
误区六:买钻石等于买证书!
对于刚了解到钻石4C分级的朋友,在选择钻石时通常会陷入选择证书,而忽视钻石本身的误区。而事实上,证书上的级别不能将钻石的真实情况完全体现出来。这里主要指的是钻石的奶咖绿现象。 咖色和绿色是无色钻石常见的修饰色,一些带有比较浅的咖色或绿色的钻石,在检测机构分级时并不会在证书中标出。咖色和绿色通常在I色及以下的低色级钻石比较常见。 而所谓的奶色,则是由钻石中密集分布的云雾状包体所引起的,带奶色的钻石在外观上会有奶油感,严重影响钻石的美观程度。通常在SI1及以下净度级别的钻石较为常见。 因此,在选购钻石时,除了询问钻石的证书级别之外,不要忘了问问钻石的奶咖绿情况。 误区七:钻石硬度大,不怕被损坏
钻石是地球上最坚硬的天然矿物材料,能耐受各种酸性物质,同时还能经得起高温的考验,钻石的有着其他宝石难以媲美的耐久性,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钻石并不是完全坚不可摧,任由你随便造的! 但是它的韧性不高、性脆,如果钻石在如图所示的特定方向受到外力撞击,会很容易受到破坏而出现劈裂面!钻石之所以出现劈裂面,是因为与劈裂面之间的碳原子相比,平行于劈裂面的碳原子键合得更紧密(更坚硬)。劈裂面是钻石晶体分子排列中最弱的方向,通常平行于晶体的三角面。如果沿着这些劈裂面重击钻石,钻石就会出现缺口或断裂。 钻石腰围边缘或尖角(比如梨形或马眼形钻石的尖端)撞击硬物时,较易出现缺口。某些带尖角的钻石切工,比如公主方形切工尤其脆弱,通常镶嵌在V形镶爪中的V角上方来避免尖角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