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赵德阳 Yi只会飞的猪 2023-12-23 16:40 发表于江苏
经济学家都青睐自由贸易。但很长一段时间一来,人们对贸易抱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交换不能产生任何真正的效益。
人们相信农业和制造业是真正的生产性行业:这些行业创造了人们肉眼可见的新东西。而贸易仅仅是用一件东西交换另一件东西。
而事实真相是,交换是一种能产生效益的生产活动。因为交换的存在和发生,能让人们获得更多他们想要的东西。而私有产权交换是市场过程的根基。
从本质上来看,合作交换行为是一种同意交换产权的契约。你在本地的食品店里购买橘子,你因此获得了吃橘子的机会,而食品店店主获得了以他认为合适的方式使用你支付的现金的机会。
在交易完成之后,你拥有了曾经属于店主的东西(橘子),而店主拥有了曾经属于你的东西(10元钱)。在我们日常进行的许多交易中,并不存在明确的书面合同,双方只是达成了"橘子现在属于你了"的共识。
但在另一些交换活动中(比如买车、买房、租用公寓),人们会起草合同和协议,来清楚地界定谁拥有什么,以及各方可以如何使用这些财物。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每天交换商品,经济学家对这种行为十分着迷,并且已经对"商品"这个词有了清晰的定义。
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下,如果面临选择的人认为某种东西多多益善,那么这种东西就是一种正商品。就是这么简单。
我们还可以通过区分"免费商品"和"稀缺商品"来进一步分析商品这个概念。免费商品是指不需要做出牺牲就能获得的商品,而要想获得稀缺商品就必须牺牲某些其他商品。
比如说,你自愿花钱购买橘子,这说明橘子对你而言是一种正商品。而且,橘子对你而言还是一种稀缺商品,因为你牺牲了其他对你有价值的东西(10元钱)来获得橘子的所有权。
你的室友愿意排队领取"免费"的音乐会门票,这说明这种门票对她而言是一种稀缺商品。为了获得这些门票,她愿意牺牲自己的时间,而她本可以把这些时间花在其他她认为有价值的活动上。
我们可以这样想:如果只有通过牺牲才能获得一种商品,那么这种商品就是稀缺的。
把经济学建立在"稀缺"这个基础上。但稀缺并不是一个假设,而是一个基本事实。稀缺是人类始终面临的基本约束,只要我们活在这世上,就必须面对。
稀缺的含义非常广泛,不仅指矿产、森林和能源等有形资产的匮乏,还指空气、美貌、天资、注意力和时空等无形资产的不足。
举个不容易察觉的例子。地理位置也是稀缺的。我们坐在飞机上往下看,茫茫大地,会发现土地是无限的。但所有的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在地球仪上却只有一个针眼那么大。
既然土地有那么多,为什么许多城市还要填海造地呢?原因是:土地虽然很多,但地理位置是稀缺的。
是什么造成了稀缺呢?原因有两个:一是我们想要的东西别人也想要;二是人的需求在不断变化,不断升级。
先说第一个原因,我们想要的东西别人也想要。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验,到商店找自己最喜欢的商品时,发现它的价格是最高的。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喜欢的别人很可能也喜欢。
第二个原因是人的欲望无限。只有野菜的时候,人们想要馒头;有了馒头,就想要吃肉,想要喝酒;有了酒肉,就想备足了馒头和酒肉到远方捕捞海鲜,还要用馒头、酒肉和鱼虾来供养艺术家拍电影。
只有当不做任何牺牲就能获得一件物品时,这件物品才能称为免费商品。虽然我们较难想到免费商品的例子,但是这类商品确实存在,一切都取决于环境和背景。
对于潜水员来说,空气是一种稀缺商品,但是对于在大学教室里上课的学生来说,通常空气是一种免费商品。对于在海南出生、长大的孩子来说,美好的热带阳光是一种免费商品,但是对于趁冬季假期专程从东北赶到海南享受几天温暖日子的家庭而言,热带阳光是一种稀缺商品。
如果所有商品都是免费商品就好了!那样的话,我们中的所有人都不用再面对稀缺性,都不用再做出牺牲、取舍和选择,那样我们就能自动拥有我们想要的所有东西。人们通常会把天堂描述成那个样子。
问题在于,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确实面临稀缺性。我们不能一下拥有所有我们想要的东西。我们必须做出选择。
不仅如此,在经济学上还存在"负商品"。如果正商品是指多多益善的东西,那么相信你也能猜到,负商品就是指越少越好的东西。
夏天咬人的蚊子、可恶的沙尘暴,还有令人惋惜的空难事件,这些只是负商品的几个例子。在以上所有讨论中,不要忘记经济学上正商品和负商品的概念都是主观的。
张三特别讨厌香菜,他觉得香菜的味道令他作呕;但李四却非常喜欢吃香菜,下火锅的时候每次都来上两盘;我们不太清楚王二麻子对香菜是否有强烈的喜好或厌恶。
同一件东西可以同时是一个人的负商品和另一个人的正商品,而第三个人可能觉得这件东西既不好也不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