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漫谈财管 漫谈财管 2023-11-30 08:30 发表于北京
(原创声明:本文章为漫谈财管原创文章,转载需授权申请并注明文章来源)
在日常工作中,财务需要参与到合同审批的流程中,对合同中存在的财务相关风险进行控制。
但一份合同的内容很多,对于有些内容条款的把控并非由财务部门负责,那财务在进行合同审核的时候,是不是只要关注收付款相关内容就可以呢?究竟合同中的哪些条款暗藏着财务风险呢?
合同为何需要财务审核?
在讨论财务需要把握的合同要点前,需要明确财务进行合同审核的必要性。在有些中小企业,财务部门未被纳入到合同审批的流程中,财务部也没有主动对合同的风险进行干预和控制,这就留下了一些隐患,后续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可能引发各种财务问题。
财务为何要审核合同,这个问题可以从业务管控和财务管理两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合同的签订是企业整个经营链条上的一个关键环节,签订合同意味着业务开始,那么财务对于合同的审核,可以看做是对于业务顺利执行的保障,同时也属于企业内部风险控制的重要工作。
签署合同的双方会在合同中约定双方需要履行的义务和能够享受的权力,权利义务清晰是合同能够顺利执行的前提,也是合同审批流程中各部门需要协同达成的目标。当双方的权利义务约定不明确时,风险就随之产生了。例如对于商品或服务的验收要求不清晰,交付条件不明确,验收标准没有明确说明,合同期限模糊不清等,这些问题会提高合同执行过程中双方产生纠纷的可能性,影响合同执行,甚至可能为企业带来损失。
所以合同的审批是为了避免问题的存在,属于内部风险控制的一环,财务需要积极参与到这个流程中,从业务链条的起点控制和降低风险,保证业务的顺利开展。
站在财务的角度,合同作为业务链条的起点,同时也决定着企业的收入如何确认、纳税义务何时发生,所以合同审批也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按照收入确认五步法,首先就是要识别合同,还要识别履约义务,所以合同的存在是财务能够确认收入的前提。收入按照何种口径、在哪个时间点进行确认,需要财务人员仔细分辨相关合同条款进行确定。
同时通过合同条款的约定,财务人员还需要确定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进行纳税申报。例如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收取30%的预付款并给客户开具发票,在会计核算中并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但从税务角度却需要缴纳增值税。这种纳税义务时间与财务口径确认收入时间产生的差异,也是财务人员需要特别关注的重点。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企业内控风险管控的角度还是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合同审核对于财务部门来说都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把握合同审核的要点,能够有效控制甚至降低企业风险,提高经营效率。
财务在合同审核中需要把握的十个要点
在进行合同审核时,可以按照总分方式把需要把握的要点分为两大部分:合同整体把握要点以及结算条款中需要把握的要点。
合同整体需要把握的要点
要点一:合同类型
企业的合同可以分为收款合同和付款合同两大类,在两类合同中企业的角色以及相应的权利义务是不同的。如果企业设定有标准合同模板,可以区分标准合同和非标准合同,标准合同由于是企业提供模板,在对方没有大改动的情况下,风险较低,但非标准合同通常使用对方合同模板,需要仔细斟酌其中是否存在对于我方不利的因素。
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细分,还可以将合同分为长期合同和短期合同,合同期限可以以1年为分界线,长期合同由于履行时间跨度大更容易引发履约问题,更需要注意相关条款约定及描述的清晰。长期合同中存在框架合同,这类合同可能并没有详细约定结算条件,只是形成一种合作意向,具体结算需要参考定期的结算单进行。
不同类型的合同,因为企业在此期间承担的角色不同,所以需要关注的重点以及对于风险的判断标准也不同,需要按照类型进行区分。
要点二:签约主体
很多企业依据战略和业务规划,或者出于纳税筹划等考虑,下属会成立很多家公司,不同公司用来承接不同的业务,收入、成本、费用需要明确进行划分。合同审核时需要注意按照合同内容判断签约主体是否正确,例如营销业务由A公司负责,那么营销相应的收款和付款合同都需要使用A公司为主体进行签约,这样在核算时才能保证收入成本配比,如果营销合同使用B公司签约,就需要在合同审核中及时提醒合同发起人进行修改。
签约主体确定后,需要审核合同中关于此主体的信息是否正确,如公司名称、地址、营业执照号码、法定代表人等,这些明细信息需要与签约主体保持一致。
要点三:服务内容
无论是收款合同还是付款合同,都需要考虑合同中约定的内容是否与我方或对方的经营范围一致,是否存在超范围经营的情况。例如从事商贸的企业提供房屋租赁服务、营销服务公司提供劳务派遣等,这种超范围经营存在一定的风险,对方可能并没有相应的权力或资质从事此项业务,导致合同无效,企业需要承担风险。
当合同中存在多项服务时,需要评估对于各项服务的约定是否明确,是否能够划分清楚。多项业务并存但无法区分,特别是对于服务性质和税率相差较大的业务来说,会给纳税申报和会计核算带来麻烦,可能增加企业成本,影响财务数据质量。
合同中需要同时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不能只约定一方的权利或一方的义务,权利义务的不清晰会引发合同执行中的各种问题,增加企业风险。
要点四:业务真实性
不真实的业务会增加企业违法风险,同时会涉嫌虚开发票,违反税收征管制度。部分中小企业无法意识到这部分风险,为了降低缴纳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会利用名下不同公司相互进行开票,所签署的合同并没有业务实质来支撑,或者伪造相关业务进行开票,这些都涉嫌虚开发票,企业需要承担相应责任,金额巨大时甚至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结算条款需要把握的要点
要点五:合同金额
除了框架合同,基本所有合同都会有明确的合同金额,需要关注合同中标注的金额是否正确,大小写金额是否一致。当合同存在多项商品或服务时,每一项商品或服务的金额计算公式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合计总数是否与合同总额一致。
当合同中涉及折扣、返点、优惠时,收款合同需要考虑折扣、返点、优惠比例是否符合企业标准,超出标准是否有经过特批,折扣、返点、优惠的计算公式与计算结果是否正确;付款合同需要关注折扣、返点、优惠比例以及体现方式,是直接减少合同金额还是定期进行返点结算,优惠幅度与前期或行业标准相比是否有变化,是否符合企业预期。
合同金额中是否涉及定金、保证金等约定,定金的比例是否超出规定的合同总额的20%,保证金何时支付何时退还,是否存在扣减保证金的条款。
合同金额还需要和预算进行对比,特别是付款合同,需要评估是否超出预算,超出预算是否经过特批。
要点六:收付款时间
合同中约定是一次性收付款还是分期收付款?如果是一次性收付款,具体的收付款时间怎样约定,是否留有足够充裕的审批及操作付款时间,收付款的账期是否符合企业标准,超出标准账期的理由是否合理以及是否经过审批,对于付款时间的约定是“日”还是“工作日”。这些看起来都是细节问题,但实际会对财务工作造成很大影响,例如合同中约定合同签订当天付款,财务付款需要经过审批,审批需要时间,这样的约定明显是无法达成的;还有需要看清关于时间的描述是“五日”还是“五个工作日”,当期间存在节假日时,两个时间长短可能会相差很多。
对于分期收付款,预收或预付的比例是多少,是否符合企业标准或行业惯例,后续收付款节奏和期限怎样约定,收付款节奏是否与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节奏相符,每期收付款需要达成的必要条件,例如完成某项工作或交付某些成果,相关约定是否可行。整体的收入款期限是否过长,当分期付款超过一年且尾款比例较高时,可能因为合同执行中产生的纠纷而影响尾款的收回,造成风险和损失。
要点七:收付款方式
合同约定使用怎样的收付款方式,是支票、银行转账或是承兑汇票,是否提供相应的银行账户信息,银行账户名称是否与合同签约主体一致。
当收付款账户信息与合同签约主体不一致时,需要联系对方进行修改,确实存在特殊情况时,需要将合同修改为三方合同,明确各方权利义务,或补充签署三方协议,避免后续可能引发的纠纷。
要点八:开票类型
合同中是否明确了开票项目,开票项目是否与合同中约定的商品或服务内容一致,例如营销服务合同的开票项目是技术服务费,就存在明显的不妥,需要进行修改。还需要判断发票的税率是否合理,是否与开票项目一致,开票类型是增值税专用发票还是普通发票,对方是否有相应的开具或接收资质。
提供发票的时间与收付款时间的先后顺序,是否预留了审批、开票、邮寄的时间。开票信息是否准确,是否与合同签约主体信息相符。
要点九:结算依据
合同在结算过程中,需要双方提供怎样的凭证依据,例如采购合同需要采购单和验收单,框架合同需要定期结算单,这些凭证依据是否有明确的格式和要求,是否提供标准模板作为附件。
分期收付款合同的履行进度如何确认,需要提供怎样的证明,交付及验收的预留时间是否充裕可行,交付和验收是否需要书面进行,如果使用邮件确认,是否有明确的对接人以及邮箱,对接人变更怎样处理。
结算依据通常作为结算的必要条件,这部分约定不清,会拖慢结算进度,影响合同执行,增加企业风险。
要点十:售后条款
合同中是否有售后条款,具体怎样约定,是否提供质量保证期,存在质量问题的处理方法以及赔偿约定。是否需要提供定期的维护或损坏维修,是否单独进行收费,维护维修期限怎样约定。
售后条款的存在意味着企业需要负担的权利义务并未全部履行完毕,影响收入确认以及会计核算的规则,所以需要单独进行关注。
需要关注的其他要点
除去上述十个要点之外,还存在一些其他需要关注的合同信息。例如合同履行要求具备相应的行业或执业资质,履约双方是否能够提供证明;商品销售涉及代理商,是否能够提供品牌授权。
合同涉及违约金条款,对于违约金金额的设定是否过高,存在违约情况怎样进行处理,出现争议的解决方式怎样约定。
这些问题可能并不完全需要财务部门进行判断,但可以结合其他财务相关条款来综合进行考虑,判断其中是否隐藏风险,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合同审核的工作,需要关注的问题比较琐碎,我只是列举了一些共通问题。针对不同的行业,合同会存在一些具有行业特性的条款,这部分需要基于对行业以及业务的了解进行判断。
财务部门对于合同审核工作的参与,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将财务管理与风险控制工作前置,在业务的事前阶段发现风险、控制风险,降低执行过程中因为争议纠纷引发危机的概率,确保业务的顺利开展。
结束后的碎碎念:之前曾遇到过一些初创企业,合同审核流程比较随意,财务并未参与合同签订的过程,但当合同执行出现问题的时候,却往往需要财务协助解决。但问题已经发生,解决的方法有限,很多时候损失不可避免。所以为了避免收拾烂摊子,财务还是要想办法介入到合同审核流程中,发挥相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