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ERIC 南非FreshHoliday旅游
没过多久,政府就发现了这些住在灌木丛中的“非法移民”。警察拆毁了他们的简易房,并用卡车将他们运回东开普的家乡,但是在城市里可以找到工作这一点得到了证实,很快,更多的人开始前往开普敦。就这样,政府和远远不断涌入开普敦的“非法移民”开始了漫长的斗争,临时居所被拆毁,人们被遣返,但是更多的人涌向城市,更多的妇女和孩子加入进来,而对他们的遣返也显得越发的残酷。
在当时最著名的棚户区是位于开普敦机场对面的十字街,在很短的时间里,几百间简易住房建造了起来,面对这种情况,政府开始改变处理的方式,如果法律不能赶走他们,那么天气或许可以,政府不再马上拆除简易房,而是等待冬天的到来,试图用冬季的寒风将这里房屋被拆毁的人们赶走。 一些开普敦人震惊于“非法移民”所受到的残酷待遇,开始捐钱捐物,但是大多数人无动于衷,“他们本来就不应该来开普敦,是他们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他们的困境”人们如此说“我就不明白,开普敦没有房屋和工作给他们,他们为什么不回去?”。很显然这些人完全不了解黑人原居住区的艰难情况,而他们的傲慢也使他们不了解开普敦有很多他们不愿意从事的工作,这就是黑人不断到来的原因。还有人说:“我无法理解为什么他们选择住在没有自来水和厕所的地方”傲慢的白人不理解在黑人的家乡同样没有自来水和厕所,居住环境没有什么不同,而不同的是,在这里有工作和希望。
僵局还在持续,但是国际社会对南非种族隔离政权的压力越来越大,无数关于距离市中心不到20公里的棚户区的艰难生活的文章和照片登上了世界各大媒体。 到了80年代中期,政府的政策完全失败了。博塔总统承认城市化进程不可阻挡,将不再强制拆除建议房屋。南非公民无论肤色可以自由的找工作并居住在他们想要居住的城市,这同时标志了种族隔离政府的一大失败。但是开普敦完全没有做好迎接这一转变的准备。 移民的闸门大开,无数人从四面八方开始涌入城市,市政府的最初计划是将棚户区的居民逐渐迁到正式的住房中安置, 但是每有住户迁出棚户区, 就有新的住户住进空的棚户,临时建筑一直无法拆除。 另外,很多的居民与迁出棚户区购买正式住房相比,更愿意住在免费的临时建筑中。日常所需的商店,餐馆,修车厂等配套设施在棚户区中应有尽有。
棚户区中的居民大多从事以日结算的体力工作,人们每天清晨聚集在特定的地点,由用工单位派车将需要的工人接走,供需双方商定日薪并在一天的工作结束后以现金结账,工人们完全不需要付任何的税金。 这是一种完全没有保障的生活方式,但同时也有着一定积极的前景,按日上班的工人中,勤劳,认真的人有机会得到用工单位的培训成为永久雇员,这样就有了稳定的收入。但是永远有新人接替他在路边等待工作的位置。当你驾车行驶在开普敦周边的道路上时,你经常能看到在路边等待工作的人们,人们的生活依靠着每日的工资,无路可退。 没有人知道究竟有多少人涌入开普敦,在当时每月有大约12000人随着移民大潮来到这里,即使到了2004-2010年间每月仍有4000人。 在这些棚户区,没有街道名称,没有地址,没有正式的房屋,没有正式的租金和纳税人,没有人知道到底有多少人住在这里,据相对可靠的猜测,这里大约有150-200万人,而这一数字每天还在不断的增加。
只从数据上如果很难理解,换做一种比较形象的方式来解释,您想象整个墨西哥城的居民决定移居到纽约,或者整个伦敦的人全都搬到爱丁堡,这样就大概能了解到开普敦所面临的挑战了。 而从人口统计学的角度来看这种移民,你会发现开普敦的情况与之前完全不同了。大约30年前,开普敦有色人种是开普敦人口的主体,其次是白人,黑人只占少数,如今,黑人人口和开普有色人种的数量基本相同,白人成为了少数。就这样,开普敦建城以来第一次成为了非洲城市。
如果您驾车驶过N2高速路,你会发现奇妙的景象,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在这里交汇,世界级的高速路,头顶飞过大型客机,而在高速路的隔离栏外是大片的棚户区,垃圾遍地,市政没有足够的资源为这里提供相应的服务。每年的冬季风暴都会摧毁一些简易住房,降雨导致的洪水会使成百上千的居民被疏散。夏季火灾时常发生,因为简易住房之间的距离过近,在或是被控之前就会有大批的房屋被烧毁。
但是同样在这一大片的简易房中,大批的学校被建立起来,孩子们受到比他们的父辈更好的教育,也有了更多改变生活的可能性。人们可能把开普平原区看作艰辛之地,没错,这是一片本不适合人类生活的贫瘠土地,但是,人们也同样将这里看作希望之地,因为离开家乡来到这里生活的人们做出了改变自己生活的决定。孩子们在这里读书学习,希望有一天可以成为医生,商人甚至未来南非的领袖。而这一切就在这一座座在棚户区中升起的学校中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