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以来,南非曾先后是荷兰和英国的殖民地。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南非逐渐走向独立。
作为非洲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这里曾因著名的“种族隔离”制度而闻名世界
1948年,丹尼尔·马兰领导下的南非国民党在大选中胜出,开始单独执政。
南非国民党是一个由阿非利卡人(荷兰移民后裔,白人)主导的政党。
在获得政权后,马兰政府做了一件影响深远的规划——制定严格的种族隔离政策。
马兰政府认为,南非不是一个单一民族的国家,而是由四个完全不同的种族组成:白人、黑人、有色人种和印度人。
这四大人种再细分为十三个民族或种族组别。
白人分为英语组和阿非利加语组;黑人则被分成十个组别。
之后的几年,黑人被迁移至他们自己的小镇,形成了“黑人城镇”或“黑人居住区”。
黑人居民区有严格的出入管制;想反抗,你懂的。 不过需要解释一下的是,南非的“隔离区”和“奴隶制”时期的隔离区是有很大不同的。 实际上,黑人划得的区域甚至比白人要大。
与其说把黑人区用铁丝网栅栏隔离起来,倒不如说是把所有的大城市(下图中浅黄色区域)用隔离网包围
起来。
黑人想进城,是要“通行证”的。 除了地域上的限制外,南非政府开始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割裂不同种族的国民。 1949年,南非《禁止跨族婚姻法》颁布,该法禁止不同人种之间联姻。
第二年,南非再次颁布《背德法》,规定不同人种间如发生性关系,将视为刑事犯罪。
1953年,南非政府又颁布了《隔离设施法》,允许市属用地可为某一种族专属使用,禁止混用长椅、公车、医院、学校和大学等公共设施。
于是很多的公共设施,比如公园里的长凳,都会挂上了“白人专用”的布告板
。
在近半个世纪的种族隔离时期,除非有许可证,黑人不可以在“白人区”(主要是大城市)经商或从事其他职业。
他们必须回到“黑人家园”并在那里营商和就业。
获批进城的黑人也必须严格遵守“隔离制度”,交通和市政设施须分开使用——黑人巴士停在黑人巴士站,白人巴士停在白人巴士站。
其他主要公共设施,像火车、医院和救护车等,也都是分开使用的。
在这种体系之下,实际上南非政府是在尝试把国家分成一系列单独的州,并希望每个州发展成为单一民族组成的国家。
从五十年代开始至八十年代初,是南非的“黄金时期”。 七十年代中期,南非工业产值占非洲40%,电力生产占60%,钢产量占90%,电话网占54%,铁路运输量占50%。
南非经济增长率曾一度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日本和新加坡。
南非甚至在七十年代后期完成了核武器的研制,并拥有7枚核弹头(解除种族隔离前被最后一任白人总统销毁,南非是至今唯一一个“主动销毁”核武器的国家)。 当时,南非白人的比例大概在五分之一,其余均为黑人和有色人种。
这一时期的南非白人享受着与西方国家相匹敌的生活水准;而南非黑人虽然和白人相比“贫富悬殊”,但实际上和其他非洲国家的黑人相比,也享有着全非洲最高的生活水准。
尽管“种族隔离”制度给南非带来了辉煌的经济成就,但这项制度曾诞生之日起就备受争议。 随着二战后“解放思潮”的蔓延,南非种族隔离制度最好的“挡箭牌”——美国在1968年以立法的形式废除延续了数百年的种族隔离制度。 从此,南非成为了“众矢之的”。 在1978年和1983年,联合国两次于世界反种族主义大会上谴责南非。
截至八十年代末,美国、英国和其他23个国家通过了对南非进行各项贸易制裁的法律,禁止其管辖范围内的注册公司与南非的公司、工厂或银行有贸易往来。
面对强大的制裁压力,南非经济步履蹒跚,在八十年代后半期陷入停滞。 南非政府被迫开始修改其种族隔离制度,并与黑人代表谈判改革方案。 1990年2月,南非黑人领袖曼德拉在经历了27年牢狱生涯后,被无条件释放。
在经过一系列谈判后,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被废除,最终于1994年举行了首次南非普选。 普选的结果毫无疑问,曼德拉当选总统。 此后,南非黑人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大量涌入了政府和各类公共部门。
面对着“憋了半个世纪火”的黑人,原先掌握社会主导权的白人受到了巨大冲击。 此后几年,大批经济实力强、有技术、高学历的白人选择移民,南非的白人数量从曼德拉上台前的21%迅速下降到了9%(约160万人移民)。
到今天,我们在英国、澳洲等地,很容易遇到来自南非的白人,他们大都是这一时期“跑路”的。 南非遂一蹶不振。
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