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蒋佳琦 鬼马书生蒋佳琦 2023-12-28 10:28 发表于马来西亚
这是我的第255篇文
今天,我们来聊聊关于“信息”的那些事。
前几天,我经历了一个令人心碎的夜晚,情绪崩溃至极点。
故事说来话长。我目前在马来西亚攻读博士学位,我的学生签证将在2024年2月末到期。按规定,我需要续签一年才能继续留学。但由于我的护照将在2024年8月到期,因此我必须先更换新护照,然后才能办理学生证的续签。
12月中旬时,我在国内换取了新护照。携带着新旧两本护照,我成功重返马来西亚。虽然入境时在海关被滞留了一个小时,但最终还是获准入境。为了确保一切安全,我咨询了留学中介,询问是否不再需要采取其他措施,只需等待移民局关于更换学生签的邮件即可。他们的答案是肯定的。
我安心地等待,同时答应了自己演讲项目团队12月23日的归国计划。因为平安夜那晚,我们有一个重要的活动:“添翼计划——守护100所山村学校”,联合大爱义仓举办慈善烛光音乐会。我还需要在会上发表10分钟的演讲,并接受电视台的采访。更令人兴奋的是,我抢到了28日晚上心爱话剧的两张门票,位置绝佳。
然而,一切计划在12月23日瞬间瓦解。当我抵达吉隆坡机场,海关却告知我不能回国。原因是学生签证仍附着在旧护照上,尽管未被剪角,但已被视作无效。新近实施的中马双边免签政策并不适用于留学生。如果要过关,学生签必须转移到新护照上。这个过程通常只需1天,但因为遇到周末和公共假期,最快也要到26号才能处理。
(这张机票我怕是要永远收藏了)
听到这消息,我顿时懵了。电话中,中介告诉我“确实只需一天”,但他们未提前告知这一步骤是因为我未明确表示近期会回国。
我内心充满了愤怒和痛苦。愤怒源于,即使我与中介保持了紧密联系并重复确认以防万一,高度信任他们,结果还是遭遇了困境;痛苦则来自于错过了团队的重要活动,尤其是得知会有11名我的演讲课小学员到场,我感到无比抱歉,觉得对不起他们。
接下来的两小时,我在机场来回踱步,不断打电话,希望找到一线可能成功登机。但当飞机起飞临近,我放弃了这种徒劳的挣扎。接着,我感到一种在异国漂泊的失落——因为原本的住处已经退租,而圣诞假期的酒店大多已满。尽管最后团队帮我订到了市中心的高级酒店套房,可我我整夜醒来四五次,负面情绪萦绕不去。那一天,可能是我2020年报名以来最后悔来留学的时刻。
在接下来的两天里,我耐下性子找了新的租处,配合团队执行了替代方案,尽力调整心情,并将28号的话剧票转卖。但到了周二去学校办理学生签平移手续时,却被告知需要14天!这意味着我得等到至少1月10号左右才能回国。
我再次陷入绝望。为什么信息如此矛盾?机场和中介一种说法,学校却又是另一种?在学校的中国留学生群里,我抱怨这件事,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反响。同学们的抱怨主要集中在两点:马来西亚政府办事效率低下,以及信息混乱不一。这让许多人不敢预测政府的办事进度,不敢安排国内事务,不得不采取一种“听天由命,随遇而安”的态度。
如今回想起来,这次意外的根源或许还是在我。正如中介反指责的那样,谁让我没有提前告知他们我即将回国的计划呢?但问题在于,即使我在12月15日抵达马来西亚的当天就提交了护照,我还是无法参加24号的平安夜活动——因为这根本不是一天就能办好的事情。
所以你看,为了避免决策失误,最佳策略无疑是提前获取关键信息,全面考虑各种可能性,并据此制定周全的计划。然而,如果所依赖的关键信息本身就是错误的,甚至是混乱且矛盾的,即使计划再周密,也可能导致重大的决策错误。
关键信息错误导致决策失误,在历史人物关羽的例子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吕蒙为占领荆州,装病辞职,让陆逊接任。他们通过信件对关羽极尽吹捧,误导了他。关羽自信满满地调兵北上,结果却惨遭败绩,失去了荆州。这一败局,与关羽的傲慢性格不无关系,但更多是由于错误的关键信息所致。
而关键信息混乱导致决策失误的,则是袁绍。在《三国演义》中,他因性格犹豫不决而备受嘲笑,但实际上,绝大多数人坐在他的位置上也难以做出最佳决策。
以官渡之战为例,袁绍问帐下谋士该不该趁曹操未稳之际发兵征讨,郭图、许攸、沮授、田丰等人的意见之间出现了严重分歧。但实际上每个人背后代表着一个拥有强大力量的派别,这次争论其是广平派、颍川派和魏郡派之间的争斗,打曹操这么一个大蛋糕,要是听了别人的,将来分红时自己怎么能有话语权?所以每个谋士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哪怕后来真的跟曹操开打了,也会频繁进言以求利益最大化,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袁绍也不是神,更没有失败后读档重来的可能,他又能怎样呢?
从历史回到现实,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我们每天接触到的信息量已远远超过古人。按理说,这应该提高我们做出正确决策的概率。但实际上,这种信息过载反而使我们更难做出决断。譬如在古代,可能最能帮你出主意的就是村长,可现如今在网络上,似乎每个人都能成为帮你出主意的“村长”。
举个例子,当你手指不适,上网查找解决方法时,会发现不同的“专家”给出截然不同的建议,从轻描淡写到极端严重。最终,你可能还是选择了传统的方式——去医院就诊。
再如,对于一部新上映的电影,你可能会在不同的网站看到截然不同的评分和评论。这样的信息混乱让你难以辨别哪些是真实的评价,哪些可能是片方的水军。二十年前,这些问题根本不存在。看到有好感的电影,掏钱买票就完了!
更有甚者,前不久平安夜的时候,有一则视频在社交网络疯传,说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面对国外记者时公开讲,12月24日应该是长津湖胜利纪念日,而不是西方的平安夜。这则信息激起了许多人士的响应,纷纷转发它以批评那些“过洋节”的年轻人,并赞扬外交部传递的信号。
可如今,连国家级的媒体都出来辟谣了,说并无此事,那是网友擅自做主的移花接木。后来人们发现,国家层面并没有公开对“洋节”做出过任何批评,因为在中美紧锣密鼓恢复外交关系以挽回经济颓势的当下,民间公开搞这种文化对立,无疑是给外交部添乱。
甚至如今连被誉为高科技的人工智能ChatGPT也会给出错误的信息。
前段时间因为某篇公众文而要查找关于西汉周亚夫的信息,我优先问了ChatGPT:“周亚夫是怎么死的?”结果它给我的回答是:“周亚夫之死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谜团,尤其在《三国演义》中。在历史上,周亚夫(也称周瑜)是东吴的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和策士,以智谋和勇敢闻名。他因在赤壁之战中战胜曹操而尤为著名。然而,他的早逝通常与他的……”
它还没继续显示完,我就立马按了暂停,并且反馈说“太扯了”“搞错了”,它才承认说自己的回答有误,转而说他是西汉时活在汉景帝执政期的人物。
瞧见没,人工智能撒谎都不嫌脸红,倘若我压根不知道周亚夫,也没看过《三国演义》,还真有可能被这厮骗了!看来前段时间网上“ChatGPT已经开始欺骗人类”的新闻,并非空穴来风。
在面对多元且错综复杂的信息来源时,我们应该如何确保决策的正确性并降低失误率?基于个人经验,我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No.1
养成多方确认的习惯。
培养从多个渠道确认关键信息的习惯至关重要,尤其在重大决策时。例如,在我最近的经历中,如果时间能倒流,我不会仅依赖中介的说法,而是会向同学群、学校留服办,甚至直接联系马来西亚移民局来核实信息。即使信息有出入,我也会做好最坏情况的准备,提前告知团队可能的风险,也不至于到了机场才被拦截,还耽误了重要的国内活动。
当然,这个多方确认的度要拿捏得当。孔子虽然说过“三思而后行”,但许多人可能并不清楚这句话还有后半段:“再,斯可矣。”意思是说别来回琢磨那么多遍,想两遍就可以开干啦!我们要杜绝的只是“不做思考”或“简单思考”的现象。
No.2
及时分享自己的经验教训。
基于出门在外互帮互助的原则,我们不能单单只从他人身上获取信息,有时还要成为信息的提供者,在因错误信息而导致决策失误后,不要害怕公开让人看笑话,而是及时分享错误信息以防止他人继续栽坑。例如,我在提交护照的当天,就在学校的中国留学生群分享了我的遭遇。不确定有多少人看到,但只要能帮到一个人,就是值得的。
当然,也要及时追责,以防止错误信息在提供者所在处继续蔓延。比如我就跟中介反馈说平移学生签的时间并非1天而是14天,中介虽然表示不可理喻,也不愿承认自己提供了错误的信息,但起码等下次再有学遇到同样情况时,他们也不会再信誓旦旦地说只需要1天了。
No.3
平时多留意他人的失败经验。
以前我们几个做自媒体的朋友曾经探讨过,说现在采访成功人士的节目实在太多,但成功人士总结的经验往往是有失偏颇的,受自利性偏差的影响,他们往往只会把给自己贴金的理由呈现出来,而将与自己能力没太大关系,却真正在起作用的理由掩藏其后。譬如某行业老板说自己的成功源自于对梦想的坚持不懈,但他可能只是单纯坐拥了时代的红利,顺应了“大风来了,猪都能上天”的名言。
但相比之下,采访失败的人反而更有意义,因为一个敢于直面自己失败,并且公开讲述自己失败经历,甚至还能总结出失败经验的人,不但是勇敢的,而且还能有效帮助其他人,以警醒他人不要在同一个坑里跌倒。假使我们避免的坑足够多,虽然不一定能直接提高成功概率,但起码可以降低失败概率。
所以高人分享的成功经验当然要看,但凡人分享的失败经验也要留意,因为假使我曾在过去这一年里,无意间看过某位同学因换护照而无法及时回国的消息,可能这次的事件也不会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