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Alpha 阿尔法的追寻 2023-12-03 08:00 发表于北京
我写作的内容通常是自己的一些独立思考,想到哪写到哪,然后再去找历史文献印证,即所谓“思而后学”,甚至是“思而不学”。所幸,常识的力量和后来者的优势是巨大的,以至于大部分时候我的想法和人们在历史上已经得出的想法八九不离十,不过也有例外,有些时候可以相互纠正或补充。因此,我不能保证自己写过的东西都是正确的,也不能保证我的想法会保持不变,写到后来发现前面某处需要修补是很平常的事情,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如果不小心误导了哪位朋友,我诚恳地向您道歉,但请恕我不能补偿您的损失,因为我声明过本号不是科普号,不负有“正确”的责任,请读者自行判断
关于“唯心论”和“唯物论”的区分便是一例。实际上(主要)有两种不同意义上的划分。在前康德时代,它们是指现象背后的存在者的性质,如果存在者是精神性的,就称为“唯心论”,如果存在者是物质性的,就称为“唯物论”,这是“旧唯心论”和“旧唯物论”。“旧唯心论”实际上是有神论,是宗教的世界观,“旧唯物论”是无神论,是哲学的世界观,这在康德之前是最主要的划分。在康德之后,“旧唯心论”被扬弃了,在宗教之外,人们要么不再相信神的存在,要么像康德一样认为神是不可知的,只有实践意义,但无论如何,日常现象背后的存在者本身不是精神性的。康德之后的“新唯心论”是指否定自在之物的存在,“新唯物论”是指肯定自在之物的存在。这里的“心”是指人的观念,已经跟神没有关系了,因此是康德所说的“先验观念论”与“经验性的实在论”,简称为“观念论”或“理念论”。而“新唯物论”则是“先验的实在论”和“经验性的观念论”,也简称为“实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