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一起阅读寻真知 一起阅读寻真知 2024-01-03 00:33 发表于云南
以前在上《社会学》这门课时,对于什么是文化,还有一些残存记忆,今天看到费孝通先生对文化的理解,又激发了一点思绪。到目前为止,对文化是什么也没形成一个统一的定论,可见是很难理解的,但又无处不在,每个人都深受其影响的这样一个东西。
有人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把文化理解为人类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种理解,可以说是只要和人相关,打上人类意志烙印的都属于这个范畴,即属人世界、人化自然,以及精神层面的都囊括进去了。这是就广义上的文化来理解。有人从文化的表现形式、存在方式和特点来理解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像长城,故宫,布达拉宫,青铜器,青花瓷,唐三彩等文化遗产和器物等都属于这类,看得见,摸得着。二是制度文化,是整个社会系统有机运行的规范体系,像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法规等都属于这类。精神文化,是以观念形态,精神性存在的文化,像哲学、文学、艺术,宗教,道德理念等理性认知以及情感,心灵等非理性认知、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都属于这类。侠义的文化就只局限于精神文化。
费孝通先生对文化的理解是独特的,文化不仅需要一系列的象征体系,物质载体,同样也依赖于个体记忆维持着的共同社会经验。每个人的当前不仅是他个体“过去的延续”,也是整个民族过去共同经验在个体上的投射。
如果说一个民族要得以延续,那么至少是包括两个层面的延续,一是肉体生命的延续,通过繁殖来实现,二是精神血脉的延续,即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个体和整个民族的记忆,如果记忆逐渐淡化、消失,也就意味文化延续的断裂。
如果说从文化作为区分人和动物的这样一个标志出发,那么说意识、观念造就了人这样的唯心主义观点在某种意义上是成立的,个体和人类要在社会生活中生存,必然要经过社会化,习得以往遗留下的共同生活经验即文化,而作为文化载体的概念或者词就成为新生代学习的对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柏拉图所说的“学习即回忆”,就回忆的对象是人类世代积累下的共同生活经验,即文化传承,而不是回忆主体自有的知识,那么这种观点是有其合理之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