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汉字乾坤 汉字乾坤 2024-01-11 17:37 发表于江苏
孔子亲眼目睹了,春秋各诸侯国为了争霸而相互攻讦,更感受到了东周的礼崩乐坏,君不君,臣不臣。
其实,在探讨社会纷乱不止,如何济世救民的问题上,孔子认为其根源在于解决礼崩乐坏。即孔子认为,正是因为礼崩乐坏,才出现了,君不君、臣不臣等社会乱象。
有鉴于此,孔子一直强调要恢复周朝早期定义的,仁义伦理道德的社会规范和秩序。只因,孔子相信这是解决礼崩乐坏、君不君、臣不臣的关键。
显然,在孔子看来,通过重建这些规范和秩序,人们能够各司其职、各守本分、不逾越规矩,从而自然地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毫无疑问,孔子深知一个健全的社会,需要明确的角色与职责划分。诸如,君主的职责是维护国家的安宁与繁荣,臣子则需辅佐君主,管理好各项事务。
同样,每个社会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责任,只有当每个人都按照既定的规则行事,社会才能保持稳定。更进一步来说,孔子认为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并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和遵守规则。
毋庸置疑,孔子的各司其职、各守本分、不逾越规矩等,正是他济世救民思想的体现。
这些思想不仅影响了,古代乃至近现代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对中国周边国家的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句话——孔子的济世救民核心理念,表现为倡导积极入世。即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与义务,认为每个人都有能力,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做出贡献。
说起来,孔子选择积极入世的态度。是因为他深知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因此主张通过恢复和建立社会规范与秩序来解决纷乱问题。
释迦牟尼这位伟大的佛教创始人,可能亲眼目睹了,不少国家的灭亡和种族的灭绝,并深深感受到了世间的苦难与无常。应该说,这种悲痛的经历,深深地烙印在了,他的心灵深处。
毫无疑问,释迦牟尼经历过的那些伤痛,最终成为了他人生旅程中的,一道无法愈合的创伤。
之后,为了寻找心灵的慰藉和救赎,他开始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以及生命的终极归宿。最终,他选择了出家修行,寻求解脱之道。
最后,经过极大的努力,他创建出了一个被后人称为,最“悲观厌世”的宗教——佛教。当然了,在描述佛教时,人们更愿意将“悲观厌世”一词,改为“避世”。
很显然,佛教这一宗教最大的特色,便是以个人出家避世、勘破因缘、解脱生死、寄托来生为宗旨。
大体来说,在佛教中,释迦牟尼倡导人们放下世俗的欲望和执着,通过修行达到心灵的平静和超脱。
而且,释迦牟尼还认为——只有超越个人的生死轮回,才能真正解脱痛苦,达到永恒的安宁。换言之,只有超越现实的苦难,才能真正寻找到内心的平静。
毫无疑问,佛教的这种堪称极致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人们,并且成为了许多人寻求内心平静和智慧的重要源泉。
一句话——释迦牟尼的思想,更多的表现为避(出)世。即强调个人选择出家修行,寻求超越现实,以达到内心的真正平静。
表面来看,释迦牟尼的这种思想,其实并不讲究济世救民,而是更多地侧重于救己。
不过,如果人们把眼光看得远一点,其实释迦牟尼的这种思想,也可以算作是在变相地济世救民。
只因,如果有很多人,都能做到像佛教徒那般——做到真正的平静,那世界肯定会多许多平静与祥和。
老子年长于孔子不少,而且他也看到了,春秋诸侯国争霸,导致礼崩乐坏,君不君,臣不臣。只不过,老子的济世救民的思想,明显和孔子有所不同。
关于如何济世救民等,老子的观点,可以概括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观点。需注意,“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这句话,并不是老子原话,而是庄子对于老子思想的阐述。
在老子看来,这个世界想有作为、想成就圣人的人太多,他们往往会折腾民众,让民众痛苦不堪。因此他才有了,“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清静无为”的救世理念。
显然,老子觉得圣人应该追求的,是内在的完美和道德的完善,而不是外在的权力和财富。
而如果人们过于追求,物质利益和权力地位,就会陷入无休止的争斗和纷争,继而导致社会的混乱和道德的沦丧。
很显然,老子的思想强调的,是一种内在的修为和自我超越的精神境界。也就是说,老子认为只有通过内心的修炼和道德的完善,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因此,他倡导清静无为的救世理念,认为只有圣人能够无私无欲,不折腾民众,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毋庸置疑,老子的这种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传统,也对全球范围内的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句话——老子的济世救民核心理念,表现为不离世。即强调修身养性、顺应自然、与世无争等,以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从而获得永恒和内心的平静。
最后,我们再来集中概括一下:“儒释道三位先哲,孔子强调积极入世,释迦牟尼选择避(出)世,而老子则讲究不离世。”
相对而言,与孔子的积极入世,释迦牟尼的避世理念不同,老子的“不离世修行”理念,显然更折中一些。
当然了,尽管三位先哲,造就出了理念不同的三大思想——入世、避世、不离世,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是什么共同的目标呢?那就是都在致力于,寻求各自的国家,乃至人类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