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行一善天心澄 儒风大家 2024-01-29 06:31 发表于山东
来源 | 日行一善共修平台
作者 | 日行一善天心澄
文化和哲学的最终价值,就是教人如何活得更好。
儒家、道家、佛家是中国文化和哲学国粹的三大擎天柱,从不同的层面切入,剖析为人处世的真谛。
儒家重于治世,道家重于治身,佛家重于治心。
只有修好了这三重境界:方能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1
儒家敬而进
子曰:“事思敬;执事敬;修己以敬。”
儒家说的“敬”,既指敬事业,也指敬别人,更指敬自己。
从前,有一个少年家境穷困,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放牛,但他还是会偷偷在私塾门外偷听先生讲课。
他的书都是向别人借来的,有时为了借一本书就要走上好远的路途。
有一次,他向一位镇上的朋友借了一本《论语》,读起来津津有味,但因为家里的屋檐漏水了,书被雨淋湿了。
第二天大清早,少年赶紧赶到朋友家里,诚恳地道了歉,说道:“我没钱赔一本新的,但我可以帮您干三天活。”
于是,他在朋友家中砍了三天的柴,煮了三天的饭,一直非常投入,一点都没有马虎了事。
这位朋友被他认真的行为感动了,说道:“这本书也被晒干了,以后就送给你吧。”
少年非常高兴,以后更用功地读书,凭着他勤勉的精神,终于考取了功名,做了一个敬业的好官。
敬自己的学业、事业,才能务实严谨地求真理,继而在专业上有长进。
敬天地君亲师,敬每个相遇的人,才能获得别人回应的尊重,才能在各种关系中得到改进和成长。
敬自己,才会衍生出忠、孝、廉、耻、勇、仁、义、礼、智、信这十德,才能积极成就更好的自己。
反观没有敬畏之心的人,小则吃大亏,大则丢性命。
从前,有只小老虎仗着自己是森林之王的后代,嚣张跋扈,谁都看不上眼。
它经常看见一些小动物便欺负他们,比如它看见小乌龟,便把它扔向石堆,看见小鱼便把他们从水里捞出来,放在岸上曝晒,大家都敢怒不敢言。
一天,它看见了小刺猬,又一脚踩了下去,这次小刺猬没受伤,反倒是小老虎自己受到了教训。
万物都可以伟大,又都是渺小的,尽管有人聪明绝顶,机关算尽,上天也总有一千种收拾他的方法。
只有懂得敬畏,行有所止,人生方能远离祸患,守住人生福禄。
敬而进,是入世的最好境界。
2
道家静生境
《道德经》第十六章中曰:“致虚极,守静笃。”
老子的意思是:要使自己的心灵保持虚和静的至极笃定状态,不受万物影响,并用这种状态好好观察事物潜在的规律。
商朝时的武丁就把这种境界发挥得淋漓尽致。
先帝去世,武丁作为新王继位后,三年间竟然不发一言。
这位大王不讲究饮食、衣着、排场,不接待诸侯的朝贡,只听大臣的汇报,自己从不颁发命令。
百官只得听命于“冢宰”(当时辅助君王的官职),对此大家都十分着急,不知新王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武丁其实是有自己的打算的,他藉着三年守孝期间,暗暗观察各种人事,运筹着如何化解朝廷内部的派系斗争,如何起用贤能,如何发展农业经济等等重要方针。
当三年过去,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要重用还没上位前就认识的傅说。
傅说是一个有才华,又满怀抱负的人,因为祖上得罪了权贵而全家被罚为奴隶。而傅说最终也成为了他的丞相,成就了商朝的中兴时期。
武丁此后用人更唯才是用,不分男女,譬如他的妻子,就是当时的名将,并为他屡立战功。
武丁有着过人的忍耐力,也用了一个颇聪明的策略,因为他长期不说话,一旦他一开金口,必然会造成轰动,大家会重视他说的每一句话。
所谓:“静能生慧。”
深以为然。只有把自己放空,静静地抽身于事件之外,才能更清晰地看待对手,看待自己,而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庄子》中也有个寓言:驯鸡高手纪渻子说最厉害的斗鸡不是最凶狠的那只,而是一只听到其他鸡挑衅的叫声,也丝毫没有反应的那只。
它的精神状态处于高度凝寂,别的鸡看见它的模样都不敢与之交锋,所以它才是天下无敌的。
所以说,道就在“静”中,一切“道”皆须在静中才能更深刻地寻求、提炼、领悟。
在这个浮躁的年代,静,是一种修养,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每个现代人都必须学会的能力。
静生境,是出世的最深境界。
3
佛家净如镜
佛曰:“真心无相,本自清净无染。”
佛家讲的“净”,就是指摆脱了烦恼的枷锁。
宋朝时,有一位女信众,每天都从自己的院子里采了鲜花去庙里供奉佛像。
一天,禅师就赞美她说:“女施主每天如此虔诚以花供佛,容貌必定能修得越来越庄严美丽。”
这位女信众却回答:“每天当我来佛门之地时,心灵就像被净化过似的,但一归家,面对家中种种琐碎之事,烦恼心便起了,该如何是好?”
禅师问:“您家院子长种鲜花,必是懂花之人,那您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鲜?”
女信众说,“要花儿不败,须天天换水,更须把花茎剪去一截,因为花茎在水里容易腐烂,如果腐烂了,就不容易吸收水分,很快便凋零了。”
禅师说:“我们身处的环境,其实就像盆中的水;我们人就是花,只有天天剪去坏情绪、坏念头的茎,才能吸收到天地的养分,保持清净安详之心。”
我们一日须三省吾身,在日常生活的各种念头、各种言行中去对治自己的烦恼之心。
其实面对很多的问题,任由它风动,幡动,只要我们自己的心不动,岁月便无恙。
有人说:“没有人能真正伤害你,除非你自己同意。”
是否受到伤害的决定权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我们不把这权利交出去,别人根本无法触及我们的内心。
放下一切对外在的执念和妄念,才能修得一颗清净心。
清净,不代表你不再拥有一切,而是代表不再让你拥有的一切驾驭你。
净如镜,是超世的最高境界。
▽
人生最理想的活法就是南怀瑾先生说的:“儒为表,道为骨,佛为心。”
治世以敬,则有精进;治身以静,则生化境;治心以净,则明如镜。
愿大家都能以儒学拿得起,以道学想得通,以佛学放得下,收获福慧双修的美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