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犀烛源流 中国中药杂志 2023-04-24 19:02 发表于北京 图片 作者 | 犀烛源流 编辑 | 春风 审核 | 小也 人生在世,最不可避免的就是衰老了。衰老后随着各个脏腑功能的减退,除了皮肤暗沉无光泽,有皱纹,常见的还有乏力、老花眼、视物不清、腰腿疼、失眠、食欲差、二便不畅的问题。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说明了人们衰老的原因:“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说明只满足于当下的快乐而过度饮酒、不节制房事,暴饮暴食,生活作息不规律等不良的生活习惯,都会导致衰老。 此外,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大,更是加快了衰老的进程。 ▋中医眼中的衰老 中医普遍认为衰老的根源是肝肾亏虚。各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熬夜、不规律饮食、长期伏案工作或重体力工作,都会对脏腑产生一定的危害。 当伤及肝肾功能时,衰老也就随之而来。接下来简单讲讲肝与肾的关系。 肝属五行中的木,同时肝的特点就是“体阴而用阳”。 这意味着肝在人身中主管疏泄、升发的功能,疏泄的功能就像是一个管道,输送各种物资到全身上下。可以使气在身体里流动,输送津液,促进消化吸收。 升发阳气,这里的“发”是发芽、发展的意思,像树枝一样向上生长。而支撑着疏泄、升发功能的是肝阴、肝血。 五行学说中,水为母,木为子,所以肝阴、肝血有赖于肾精的滋养,这种母子相生关系,称为水能涵木。 肝藏血,肾藏精;因此肝肾之间,阴液互相滋养,精血相生,称之为肝肾同源,又称乙癸同源。所以在衰老以后,肝肾亏虚往往是如影随形的。 肝开窍于目。《黄帝内经》曰:“肝开窍于目,目受血而能视”,“肝藏血”,只有肝的精血循着肝经上行,眼睛得到血液的营养,才能使眼睛发挥视觉功能。 《黄帝内经》又曰:“肝和则目能辨五色”。所以衰老以后,肝肾亏损,常常能见到眼目昏花、视物不清的症状。 “发为血之余,肾其华在发”的说法,所以衰老后可见白发或者脱发的症状。 当肝的疏泄与肾藏精的功能减退时,可出现二便不利的症状,常见的有小便不畅、大便干或者泄泻等等。 当肝血、肾精不能荣养皮肤筋骨时,出现皮肤暗沉、腰腿麻木疼痛等症状。 针对衰老这一不可避免的问题,中医还是有很多办法的,今天就介绍一个金元时期的宫廷用方,选自《御药院方》的七仙丸,让我们看看古代的贵族是如何减缓衰老,治疗衰老引起的眼目昏花的。 ▋方药组成与剂量 菟丝子 150克、苁蓉30克、巴戟30克、车前子90克、熟干地黄90克、枸杞子90克、甘菊花120克。 丸药制法:菟丝子、苁蓉用酒浸泡,焙干研成粉末,巴戟天去心后和其他药味一同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腹时用温酒送下,盐汤亦可。 汤剂:根据情况加减用药,注意菊花后下即可。 功效主治:补肝肾,增目力。治肝肾俱虚,眼常昏暗,多见黑花,或生翳障,视物不明,迎风流泪。 解析 菟丝子,性平味辛甘,不寒不热,是平补肝肾的良药。 菟丝子补益肝肾,养血填精,肝的精血上循营养眼睛,起到明目的作用。取一些菟丝子,用开水泡一会,表面会有黏性。 煎煮后可露出黄色至棕褐色卷旋状的胚,形如“吐丝”。 同时,菟丝子又性味辛,中医认为“辛”味的药是走窜的,这又很好的中和了它黏滞的特点,使得它补而不滞。 枸杞子是枸杞的果实,是眼科常用的补阴药,具有滋阴养血,益精明目的作用。 适用于肝肾不足,精血亏虚,不能濡养眼睛导致的视物昏花,蚊蝇飞舞,迎风流泪等症状。 与菟丝子配伍增强明目的作用。日常生活常见的枸杞菊花茶,有养肝肾、疏风热、明目的作用。 熟地黄,可以说是填精益髓的要药了,大名鼎鼎的六味地黄丸中主药就是熟地黄。 生地黄经过炮制后,性味变得微温,功效成了滋阴养血、填精益髓。 《本草从新》讲:“(熟地)滋肾水,封填骨髓,利血脉,补益真阴,聪耳明目,黑发乌须”。说明熟地可以防止人们头晕眼花,耳鸣、耳背,防脱发、黑白发。 肉苁蓉、巴戟天相对于以上三味补肾药,偏于补肾阳。毕竟独阳不生,孤阴不长,补阴的时候不能忘了补阳,这样才能阴阳和谐,正气充足。 肉苁蓉性温味酸咸,可以温补肾阳,但是药用部位是肉质茎,所以它是温而柔润,温润就有滑肠之性,可以治疗衰老后肠燥津枯的便秘。 巴戟天也是性温的,常用的温补肾阳之品,它还有散寒祛风湿的功效,特别适合肾阳虚导致的腰腿疼痛。 粗略看一下本方,菟丝子、巴戟天、肉苁蓉、枸杞子、熟地黄五味药补益肝肾,车前子清肝明目又通利水道,使热邪有了出路; 菊花疏风明目,性趋上,归气分,配伍非常精当。五味药性黏滞的补益药有了一上一下的佐使,既顾及了水道的通利,又兼顾了气机的调畅,使得全方补中有散,使得补而不滞; 同时,五味补益肝肾的中药药性温热,配以药性偏凉的菊花、车前子,避免了全方燥热、久服伤阴之虞。 综上,由衰老引起的眼目昏花、视物不清,以及皮肤暗沉、二便不利、腰腿疼等问题,本方七仙丸都可以解决,久服本方还能延年益寿,且没有黏滞、燥热的弊病。
top of pag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