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佛学博士麦克尔·罗奇格西说过:“赚钱,才是最深层次的修行!”
每个人都想赚钱,那如果每个人都赚钱,
就没人亏钱了,这很明显不科学嘛,
所以为什么赚钱的那个就是你?
......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和有能力之人,
不努力提升自己的智慧与认知,
每日在市场噪音中浮沉,
想要在未来把握住机遇还是很难。
2021年这波叫“股灾”,怕是新来的散户对股灾没有概念,
认真看完下面的这篇文章,
你真的还能把2021年2月份这次下跌称为“股灾”吗?
这个充其量只是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一朵小浪花罢了。
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
你知道历史多远,你就可以走向未来多远。
正如利佛摩尔所说,“人性如山岳一般古老,懒惰、恐惧、贪婪和幻想是人性的基本部分,
这决定了任何市场都有繁荣-萧条周期,而金融监管、人性反思总是走在市场崩盘后面。”
股市不是提款机,想要在股市里稳稳赚钱,就不能总想着一夜暴富!
杰西·利弗莫尔说过的:“赚大钱的诀窍不在于买进卖出……而在于等待”。
清流一直以来对股市的看法:市场短期涨跌无法预测,只能去应对。
任何先验经验并不总能避开风险,“没人能真正预测黑天鹅,需随时提醒自己,在黑天鹅到来之际,能够保命。”
今天清流就简单聊聊那些年,
我们经历过或者没经历过的股灾。
以及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股市的涨跌,应对措施。
一、2021年2月份大跌的原因
二、2008、2015历次股灾回顾
三、我们该怎么办?
一、2021年2月份大跌的原因
2月25日,受美债持续走高的影响,美三大股指暴跌。
作为全球资本市场的风向标,美股暴跌引发了全球巨震!
欧美股市全线下挫,英国富时、德国DAX大幅收跌。
昨天A股遭到冲击更是一片绿油油!
1、美债暴涨,全球股市集体暴跌
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很多人觉得全球央妈不会再持续放水,(货币宽松政策)
资本市场有人提前抢跑了,
而且这只是全球央妈不放水的第一波冲击,
后续大概率还会有更猛烈的。
全球市场目前能看到的最大风险,
就是疫情缓和,经济复苏,
全球央妈真的断奶,也就是货币政策收紧,
但是现在表现形式变了,变成了货币政策收紧的预期。
这种现象怎么解释呢?
虽然全球央妈都表态会继续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
但是大家都知道货币政策收紧是迟早的事情,
资本市场先知先觉者吃肉,后知后觉者买单……
虽然美联储表示会持续放水(货币政策宽松),
但是美国国债收益率却急速飙升,
侧面反映了市场对经济走出新冠危机的乐观情绪,
几乎人人都在讨论市场泡沫破裂的可能性。
美国债券收益率加速上行的背后,
是全球资本对流动性收紧的担忧。
而美国的流动性滋养着全球股市,
一旦出现流动性收缩,全球股市都得遭殃。
还有大家最怕的就是美联储加息,美元升值。(货币政策收紧)
以史为鉴,美联储加息可能会导致资产泡沫破裂,过程也往往伴随着痛苦。
1999年,也是美联储的连续加息,导致了互联网危机的爆发。
2004年到2006年,美联储的加息戳破了美国的房地产市场,
导致了随后次贷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
虽然短期内美联储不会任由美股下跌,
仍会维护流动性的宽裕和美股的稳定。
现实却是:美联储能改变节奏,但改变不了趋势。
本次大跌只是开始远非结束,中期下行趋势已经无法阻挡。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大背景下,全球央妈都在放水印钱,尤其是美国,连连巨幅放水。这推高了去年暴跌后的美股,维持上行。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随着疫情的爆发,经济的大幅下滑,华尔街的惊慌失措,美联储大开“水龙头”,大水漫灌推高了当前资产的价格。
特斯拉、比特币、茅台、苹果不断上涨,很多股票的估值和价格,早就已经涨出了天际,只能用市梦率去解释了……
图1全球资产定价的锚《美国10年期国债》,一路飙升。
图2全球资金避险最佳去处《比特币价格》,震荡下行。
10年期美债收益率突破1.6%,创一年以来新高;
10年期基准国债的收益率已高于标普500成分股的股息率。
这图出自交银研究部负责人洪灏,图中显示,投资美国十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已经高于标普股息收益率。
就是说,买债吃利息的性价比正在超过买股票吃分红的性价比。
这意味着有人觉得美债更划算,从而抛售股票换成美债。
以至于股市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将被债市平分秋色。而避险资金同样被债市所吸引,比特币不再是最好的选择。
国债收益率的走高,会压制股票的估值上行。
可以简单理解为,股市的估值上限边际,与国债收益率成为反比。
一句话总结就是,国债收益率的走高,会直接压制当下估值高高在上的股票。
美股主要是科技股和新能源股,中国则是消费(白酒)、医药、科技股。
美国科技股遭重挫,苹果、谷歌、亚马逊均跌超3%,特斯拉跌超8%。
2、A股结构性牛市维持了一年,很多板块都出现了明显的泡沫
A股结构性牛市维持了一年,很多板块都出现了明显的泡沫。
比如白酒、军工、新能源车、医药、半导体、猪肉等。
这个阶段最显著的特征是,股票的价格已经明显高于价值。
这时买入股票,除了傻和疯之外,再无任何理由。
白酒和医药为什么大跌?
除了经济复苏、流动性收紧之外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估值太高。
股票的价格已经明显高于价值。
市盈率60倍是什么概念?
简单讲,如果茅台净利润,
每年都保持在2019-2020年的水平,
要60年才能让你回本。
很多大v和砖家说市盈率不太重要,
毕竟特斯拉更高。
其实估值超过40倍之后,理性成分已不重要,持股的关键就看胆量了。
所以市梦率、市傻率、市疯率可以统称为市胆率。
二、世界各地历史上最严重的几次股灾大盘点(本篇回答的核心重点)
1、美国历史上五次主要的股灾
1)1929年股灾
美国政府在一战后奉行自由主义政策,大幅削减个人所得税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国经济迅速摆脱战时萧条,迈入“咆哮的二十年代”。
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使得中产阶级也能消费起汽车和收音机等曾经的奢侈品,消费主义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也得到长足的发展,城市化率首次超过50%。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股市也是一片繁荣,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从1921年6月的60余点开始反弹,1929年9月最高涨至376点,涨幅高达5倍多。
当时美国股市高度自治,美国政府对股市实行的是自由放任政策,缺乏专门的证券法规和监管机构,随着牛市的发展,内幕交易、联合坐庄等丑恶现象起来越多,同时大量劣质公司进入股市。因为股市的赚钱效应明显,当时杠杆交易、信用交易非常流行,股民仅付很少的保证金就可以方便的进行股票杠杆投资,杠杆比率甚至高达1:10。
然而从1928年开始,实体经济呈现下行迹象,钢铁产量、汽车销量、零售销量等纷纷下滑,消费者债台高企,美联储也曾在1929年3月警示股市过度投机的风险,为了预防股市泡沫,美联储逆经济形势提高贴现率,将贴现率从3.5%提升到5%。美联储还卖出政府债券,收缩信贷和流动性,要求会员银行减少对进入股市资金的信贷支持。
为了降低杠杆,美联储将证券经纪人的垫支比较从20%提升到50%,然而这些并没有引起市场足够的重视,股指继续上扬,直至9月份。因金融欺诈而率先暴跌的伦敦证交所狠狠地打击了投资者的乐观情绪,同一时期正在国会讨论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也引发投资者对贸易战的担忧。
10月23日,道琼斯指数大跌6.3%,28日和29日更是分别暴跌13.5%和11.7%。
到1929年年底股指已跌至248点。虽然1930年前三月股指大幅反弹,终难改大势,1932年7月最低跌至42点。
高杠杆的交易加剧了下跌,因为下跌,保证金交易的追加保证金需要和强制平仓带来的雪崩效应自我强化,使得市场恐慌性抛售的恶性循环难以中止,使得市场急剧下跌。
这次灾难的发生是毫无征兆的,开盘时,并没有出现什么值得注意的迹象,而且有一段时间股指还非常坚挺,但交易量非常大。突然,股价开始下跌。
到了上午11点,股市陷入了疯狂,人们竞相抛盘。到了11:30,股市已经狂跌不止。
自sha风开始蔓延,一个小时内,就有11个知名的投机者自sha身亡。当天,换手的股票达到1289460股,而且其中的许多股票售价之低,足以导致其持有人的希望和美梦破灭。
这种遭遇不仅仅降临到普通的缺乏理智的投资者身上, 20世纪最为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也在此次危机中几近破产。
从1929年9月到1933年1月间,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的价格从平均每股364.9美元跌落到62.7美元,20种公用事业的股票的平均价格从141.9跌到28,20种铁路的股票平均价格则从180美元跌到了28.1美元。美国钢铁公司的股价由每股262美元跌至21美元。通用汽车公司从92美元跌至7美元。几千家银行倒闭、数以万计的企业关门,1929~1933年短短的4年间出现了四次银行恐慌。
大股灾之后,随即发生了的大萧条持续了10个年头。从1929年9月到1932年大萧条的谷底,道琼斯工业指数从381点跌至36点,缩水90%,直到1941年,以美元计算的产值仍然低于1929年的水平。1930~1940年期间,只有1937年全年平均失业人数少于800 万。1933年,大约有1300万人失业,几乎在4个劳动力中就有1个失业。
这次股灾彻底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一直到1954年,美国股市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
2)1987年股灾
上世纪80年代初,虽然美国经济告别了上世纪50-60年代的黄金时期,处于新旧经济模式转换的低速增长期,但基本面还算健康,并未出现1929-1933年的大萧条,在时任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的努力下,通胀得到控制,利率下行。
同时在美国政府的“新经济政策”刺激下,财政支出扩大,税收降低,大力吸引外资流入,加之股票投资免税,全球资本进入美国股票市场,美国股票市场走牛。截止1987年9月底,标普500指数相较1982年的最低点已经上涨215%,当年累计涨幅也高达36.2%。
然而,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元的预期贬值,为维持汇率稳定,继广场协议后,1987年2月,G7国家达成“卢浮宫协议”,日德等国相继降低利率,美国则提高利率,以抑制美元继续走低。
但随着日德等国国内通胀上升,这一协议难以维系,德国在10月14日和15日接连提高短期利率,美元再次被看跌,1987年10月18日美国财长宣布美元或主动贬值,加上上市公司并购税收优惠取消、海湾战争升级的传言等坏消息的冲击,叠加3-9月份联邦基金利率上调的影响,美股开始调整,10月14日-10月16日连续三个交易日标普500指数接连下跌,累计下跌10.1%。
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开盘仅3小时,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下跌508.32点,跌幅达22.62%。随即,恐慌波及了美国以外的其他地区。当天,伦敦、东京、香港、巴黎、法兰克福、多伦多、悉尼、惠灵顿等地的股市也纷纷告跌。
随后的一周内,恐慌加剧,10月20日,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跌幅达14.9%,创下东京证券下跌最高纪录。10月26日香港恒生指数狂泻1126点,跌幅达 33.5%,创香港股市跌幅历史最高纪录,将自1986年11月以来的全部收益统统吞没。亚洲股市崩溃的信息又回传欧美,导致欧美的股市再次下泻。
据统计,在从10月19日到26日8天内,因股市狂跌损失的财富高达2万亿美元之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接及间接损失总和3380亿美元的5.92倍。
程序化交易和杠杆交易加剧了这次下跌。程度化交易电脑程式看到股价下挫,便按早就在程序中设定的机制加入抛售股票,形成恶性循环,令股价加速下挫,而下挫的股价又令程序更大量地抛售股票。在大跌前,增量的融资资金助推指数上涨,大跌后,融资余额迅速下降,使得市场失血。
待市场稳定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下降,融资余额保持稳定,再未见大跌前的迅速上涨情景,股票市场走势也相对稳定。
股市的震荡刚刚有所缓解,社会经济生活又陷入了恐慌的波动之中。银行破产、工厂关闭、企业大量裁员,1929年发生的悲剧再度重演。比1929年幸运的是,当时美国经济保持着比较高速的增长,股市股灾并没有导致整体的经济危机。但股灾对美国经济的打击仍然巨大,随之而来的是美国经济的一段长时间的停滞。
3)、2000年股灾
1994 年,互联网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大量的互联网科技公司诞生,资本也开始涌入这个领域,互联网投资成为市场的热点,当时美国市值规模最大的 10 家公司中,有 6 家属于科技类公司。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综指从 1994 年 10 月份的 747 点上涨到 2000 年 3 月的 5048 点,涨幅近 600%。
1. 美国经济发展形势良好,美联储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市场有充足的流动性
2. 互联网作为 " 新经济 " 产生,受到大众、媒体、研究机构和资本的推崇
3. 东南亚爆发经融危机,大量资金回流美国
2000 年 3 月,纳斯达克指数到达当时的历史峰值 5132 点后,一路下挫,最低跌至 2002 年 10 月的 1108 点,跌幅 78%。
4月14日,纳斯达克指数猛泻361.58点(跌幅为10%)、道·琼斯工业指数狂跌616.23点(跌幅为5.64%)和标准普尔指数重挫82.93点(跌幅为7%)而一起创下这三大股市历史上单日点跌幅最高纪录、疯狂的卖压使股市的上千亿美元市价一天内化为乌有时。
很多久经风浪的股市老手也一下子脸色苍白,双手颤抖,不由得连声惊呼:“美国股市崩盘了!”
大量科技公司市值暴跌,甚至倒闭,投资者损失惨重。
据统计,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有 500 家破产,有 40% 退市,80% 的企业跌幅超过 80%,数万亿的纸面财富被蒸发。
当时美股科技股的代表性的公司是微软、英特尔、雅虎和亚马逊,分别下跌 60%、60%、90% 和 90%。当时中概股新浪、网易和搜狐,股价都下跌到 1 美元以下。
美国2000年大牛市最终结束转入大熊市,先倒下的是新科“股王”高通这个一年内上涨了45倍的高通;而最后倒下的就是连续成长了10年,涨幅度高达78,000倍的股圣“思科”,它从分股后1990年的0.01多美元每股计算,涨到2000年3月的82美元一股。
而思科真正下跌,是在美股2000年大熊市启动后6个月才开始的。在我们公司的美股百年数据库中,每轮牛市结束后能够维持高价股龙头的概率连1000分之一都不到。过去20年中继续维持股价成长的股票几乎没有了,但这些股票代表的公司依然是大企业。
这其中包括思科、微软、高通和英特尔,股价和2000年的时候比较,三分之一都不到,而雅虎连六分之一的股价都不到,还有不少过去的英雄公司,现在已经退市消失不见了。历史证明大熊市的特征就是没有股王和股圣,王和圣的头部就是熊市的标准。
经过对美国这个成熟资本市场120 年中所有的大小熊市分析后发现,只有0.1%概率的股票能够在连续几个牛熊交替的行情中依然创出新高,成为领导股中的成长之王。
在过去108年中,道琼斯30指数中只有GE通用电气一直在榜,就是说108年,如果你的指数选股是买入不动,那选对的可能性也就只有3.3%的概率。
4)、2008年次贷危机
美国在2000年和2001年先后遭遇科技股泡沫破裂和9.11恐怖袭击,为刺激经济,美联储在2000年至2003年期间多次降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6.5%下调至1.0%,并维持至2004年6月才再次加息。在非常宽松的货币环境下,房市和股市双双大涨,MBS和CDO等金融衍生品在这一时期的快速发展更是进一步刺激了房价的高涨。
截止2006年,美国住房均价相比1988年已上涨124%;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从2002年10月的7422点开始触底反弹,2007年10月一度突破14000点,上涨近一倍。
从2004年开始,美国再次进入加息通道,到2006年7月联邦基金利率已上调至5.3%。浮动利率抵押贷款利率相应大幅上升,居民偿债压力增加,特别是那些偿债能力本就非常脆弱的次级贷款借款人。利率下行抑制资产价格泡沫又进一步恶化了这种情形,资不抵债的主动违约开始显现,美国房市从2006年起开始陷入困境,随着危机的加深,大量持有次级债衍生产品的金融机构损失惨重,危机又蔓延至金融体系。
2008年9月,危机集中爆发,两房相继被政府接管、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美林被美国银行收购、保险巨头AIG接受联邦援助、摩根斯坦利和高盛有投资银行转为银行持股公司以接受联储更严格的监管。受此影响,美股大幅下跌,9月-12月道琼斯工业指数[-6.36%]累计下跌31.2%,2009年3月更是一度跌破7000点。
5)、2011年主权债务危机
美股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大跌,2009年开始触底反弹,期间除2010年5月6日盘中出现异常暴跌外,一直呈上升趋势。截止2010年年底,标普500指数相较2009年的最低点已上涨约90%。
但联邦政府救助华尔街的7000亿美元计划也导致美国的联邦债务迅速增加,为此,美国从2007年到2010年已连续6次提高联邦债务法定上限,短短数年,联邦债务法定上限从不足9万亿提高到14万亿。这也为后续的主权债务危机买下隐患。
2009年12月,穆迪、标普和惠誉相继下调希腊主权评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随后欧洲其它国家也相继陷入危机,以西班牙、意大利和葡萄牙最为严重。受此影响,美股在2010年4-6月震荡下跌。
随着欧洲财长会议达成总额7500亿欧元的紧急援助计划,陷入困境的欧洲各国也相继颁布财政紧缩政策,市场对债务危机的担忧有所缓解,美股止跌回升。
但到了8月初,美国会未能在最后期限就债务上限达成一致,美股接连暴跌,标普500在8月2日和8月4日分别下跌2.6%和4.8%,8月8日更是暴跌6.7%。
8月9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继续维持在0至0.25%的历史最低水平,并至少持续到2013年中期。这是美联储自2008年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该水平以来首次明确政策的延续期限。由于这一利好消息的提振,美股当日大涨,标普500收盘上涨4.7%。虽然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利空冲击,500标普在隔日再次大跌4.4%,美股总体上结束调整期,开始触底反弹,并在2012年2月突破前高。
2、日本股灾1989年
1989年12月,日经平均股指高达38915点,进入90年代,日本股市价格旋即暴跌。到1990年10月份股指已跌破20000点。1991年上半年略有回升,但下半年跌势更猛。
1992年4月1日东京证券市场的日经平均指数跌破了17000点,日本股市陷入恐慌。8月18日降至14309点,基本上回到了1985年的水平。
到此为止,股指比最高峰期下降了63%,上市股票时价总额由1989年底的630万亿日元降至299万亿日元,3年减少了331万亿日元,日本股市的泡沫彻底破灭。证券业空前萧条。1991年以来的两年中股票市场的交易量只有以往的20%,200多家证券公司全部入不敷出,且经营赤字越来越大。1992年不少大公司的赤字高达400亿日元以上。
对外资本交易方面,由于对外证券交易额减少,出现长期资本收支盈余,日本变为了资本输入大国。
另一方面由于股市疯狂上涨,吸引企业都转向直接融资,银行被迫以风险大的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主要融资对象,从而间接地导致了银行业的危机。
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形势急转直下,立即呈现设备投资停滞、企业库存增加、工业生产下降、经济增长缓慢的局面。连房地产价格跌幅近半才刚刚开始稳住,整个国家的财富缩水了近50%。
当年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涨激发人们借贷投机的欲望,日本银行当初急切地给房地产商放贷终于酿下了苦果。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和不良贷款不可避免地增加,使日本银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引发了通缩,使得日本经济经历了更持久、更痛苦的萧条。日本经历了长期熊市,即使在2005年的反弹之后,日本股市离它的历史最高点还有70%之遥。
自1986年开始的“平成景气”期间,日本的GNP的世界占比升到1990年的13.7%,持有的国外资产达到3830亿美元,位居世界首位。良好的经济形势刺激了日本股市的大涨,虽然1987年日经指数随着美国股市的崩盘有一些回调,日经指数还是从1985年12月的13113点上升到并在1989年12月19日达到38915点,经济的繁荣和股市的疯狂使得日本国民丧失理智,纷纷投入股市。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推行的金融自由化和超低利率政策是经济和股市狂飙的重要促因,包含着很重的泡沫因素。1989年,日本政府5次提高官方利率,日本股市开始出现高位大幅波动,1990年的海湾战争使完全依赖石油进口的日本陷入恐慌,股价大幅下挫。海湾战争结束后,日本股市虽然又强劲反弹,但已无法达到原来的高度,日本股市从此一路狂泻,跌至1992年8月18日的14304点。
随着股市的下跌,经济的下滑和地价的下降,日本的泡沫经济崩溃了,随着危机的进一步加深,众多银行和金融机构面临生存危机,甚至破产倒闭。
3、中国香港历史上主要两次股灾:
1)1973年香港股灾
1973年香港股灾是香港股票普及化后第一次股灾,亦是香港股市史上最大规模的股灾,从1973年3月至9月中旬,恒生指数从1700多点跌至500多点,数以万计的市民因此而破产,甚至自sha,一些炙手可热的蓝筹股,最低限度跌去了七成半。
次年,中东石油危机爆发,美国、西德、日本猝不及防陷入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西方各国股市一泻千里,恒生指数在上年狂跌75%之后再跌60%!政府为冷却股市,曾出动到消防员以消防条例禁止股民进入华人行买卖股票,即所谓的“消防员到交易所救火”。
同时市场出现一些如“鱼翅捞饭”、股民辞工全职炒股、“鲍鱼煲粥”、“用老鼠斑制鱼蛋”、“用大牛(港币500元钞票)点烟”等疯狂现象,而牛奶收购战进入高潮,置地利用股民对股市知识缺乏,宣布一送五红股,当年股民没有“除息”、“除权”的概念,不知送红股实乃数字游戏,争相抢购,加上当年股票过户需时,冻结大量置地股份造成市场假象,曾经由12元,炒至历史新高67元。当置地除权时股价调整至六份之一,再加上市场出现假冒合和实业股票,担心所持股票成为废纸引起市场恐慌。
4月4日税务局突然在各大报章刊登“买卖股票之盈利须纳资本增值税”,人心更加不安。踏入1974年中东发生石油危机,香港实施灯火管制,和记洋行受到股灾波及,由高点44元,下跌至1元多,1975年9月,和记国际召开股东大会,董事局要求股东供股以解除公司的财政危机,但被汇丰银行所代表的股东所否决,而债权人则正循法律途径要求清盘。在无可选择的情况下,董事局被迫接受汇丰银行的建议,由汇丰银行注资1.5亿港元收购和记国际33.65%控股权,汇丰银行成为和记国际的大股东,由“公司医生”的韦理(W. R. A.Wyllie)入主整顿。
1974年12月10日恒生指数下跌至150.11,跌幅达91.54%,只及1969年时的水平,而1774.96的高位则要待1981年7月17日的1810才略为打破,其后再跌回其下,要待1986年四会合并及推出恒生指数期货及引入外资经纪行才正式站稳其上。不料翌年再爆发股灾,恒指于1987年10月19日和26日共急泻33.33%,复见1894点,最后要到1990年打破4000点以及于1993年12月穿破10000点才稳定上升至1997年的16000点之上。港英政府立法局在1974年通过了《1974年证券条例》、《1974年保障投资者条例》。同年4月及8月,香港先后成立了证券登记公司总会、证券交易所赔偿基金,期待以此拨乱反正,恢复市场秩序。
2)1997-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
受益于国内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香港在90年代转口贸易和金融业不断增强,成为逐渐崛起的金融中心。1994-1996年香港GDP年均增长率达到4.5%,同时国内大型国有企业如上海石化、青岛啤酒(00168)等公司纷纷在香港上市,美国摩根士丹利等投资银行和国际基金不断加大港股在投资组合中比例,香港恒生指数在1994年2月4日达到12157点,之后经历了一段时期的下调,随着香港回归的临近,政治经济等不明确因素逐渐消除,市场再度活跃,1997年8月7日创造16673点的历史新高,较90年的2918点,涨幅达到659%。
随着美国国内经济的复苏,美联储也开始加息抑制通胀,这导致资金纷纷回流美国。原先受益于热钱流入的东南亚各国由于实行的是和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度,为维持固定汇率,在资金外逃时必须买入本币。外汇储备薄弱的东南亚国家难以支撑大规模的热钱外流,这又进一步加强了币值贬值的预期,国际投机者们趁机大肆做空这些国家的货币。继泰国在1997月7月率先放弃固定汇率制后,菲律宾、印尼和马来西亚也相继放弃,台湾当局也主动开始缓慢贬值。香港成为索罗斯等国际炒家的下一个目标。
10月,国际炒家开始围攻香港,纷纷做空港股和港币。虽然香港外汇储备充足,足以维持币值稳定,但金管局的市场操作及相应的加息却直接导致了港股的大跌,做空者依旧获利。
10月22日至28日,恒生指数下跌3343点,累计跌幅达27%,其中10月23日单日下跌10.4%。1998年1月,恒生指数已跌破8000点,仍遭受量子基金、老虎基金等国际游资的继续打压,到8月13日指数最低跌至6660点。
4、中国台湾1990年股灾
1987年到1990年,台湾股指从1000点一路飙升到12682点,整整上涨了12倍。
当时台湾经济已实现连续40年平均9%的高增长,台币兑换美元更从1比40升到1比25元,加上券商的执照开放等,都是热钱涌入的重要原因,当时房市和股市一起火爆。
由于新台币的升值预期,海外“热钱”大量涌入岛内,在居民财富增长作用下,一时间台湾土地和房地产价格在短时间内翻了两番,当时,岛内可以说完全是资金泛滥,巨大的资金流贪婪地寻找各种投资机会。1989年最后一个季度,台股平均市盈率达到100倍,而同期全球其他市场市盈率都在20倍以下。
1990年2月,指数从最高点12682点一路崩盘,一直跌到2485点才止住,8个月的时间跌掉一万点。
从12000点的下跌过程中,许多人屡次抄底,屡次套牢,从12000点回到8000点以下,有人开始进行买进,7000点买进,6000点买进,5000点更是买进,日后是一路跌到了2485点。
在随后短短的7个月时间里,台湾股市暴跌10000余点。此外,见顶于1987年下半年的贸易余额、外汇储备增量和1989年上半年的台币汇率等指标,反映出台湾外向型经济源动力、货币流动性的下降,这也是构成股灾形成和台湾经济被迫转型的重要原因。
5、中国大陆A股股灾
A股历史上前前后后经历了四次较大的股灾。
每一季股灾的到来,都让市场惊心动魄,
令股民胆战心惊,亏损严重。
说明为了方便提取,A股灾定义是选取1996年以来历次上证指数主跌段,
因为1996年之前没有涨跌停板限制,
且其中日跌幅有超过2%的进行研究,
希望能给本次大跌提供历史性的指引。
1)1996年股灾
1996年上证综指从1月19日的512点最高涨至12月19日的1258点,不到一年的时间,累计涨幅为140%。而深成指的涨幅更是超过300%。
10月起,管理层为了抑制股市的快速上涨,连续发布了后来被称作“12道金牌”的各种规定和通知,但行情依然节节攀升。
12月16日,《人民日报》刊发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文章中给股市定性为“最近一个时期的暴涨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这一天恰逢周一。
当天,沪指跳空低开105点,最终收于1000点,重挫9.91%,深成指下跌10.08%,当天两市绝大多数股票跌停。次日,沪指再度暴跌9.44%,深成指跌幅达9.99%。
短短的9个交易日内,沪指便从当年的最高点跌至855点,最大跌幅30%。 2)2001年股灾
2001年7月30日,又是一次“黑色星期一”,这场股灾与国有股减持有关。
2001年6月中旬,财政部推出国有股减持方案,股指出现见顶迹象。
在7月24日,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股市开始下跌。
直到7月30日,沪深两市创下两年内最大跌幅,上证综指下跌5.27%,深成指下跌5.21%。 3)2007-2008年股灾
2007年5月30日,财政部宣布上调印花税,从1‰提到3‰。
当日,沪指开盘跳空低开近5个点,收盘下跌6.5%。
短短一周内,沪指重挫近千点,从4300点一路狂跌至3400点,大部分股票连续遭遇多个跌停,众多投资者猝不及防、损失惨重,历史上称为“5·30事件”。
上证指数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叠加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上证指数从6124.04点跌至1664.93点,跌幅高达72.81%。
4)2015年股灾
2015年6月15日A股开启震荡下跌,已整整100天。
百日中,沪指从6月15日的最高点5176点跌至9月21日的3156点,最大跌幅近45%,
两市总市值蒸发约28万亿元,其中约经历了16次“千股跌停”。
看到这里,
你真的还能把2021年2月份这次下跌称为“股灾”吗?
这个充其量只是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一朵小浪花罢了。
至今已过去10年,上证指数还未收复2007年的高点,我们A股股民要等好多年才能看到指数超过6124.04点的那天呢?
15年?20年?还是更久。。
很多人觉得不直观:举个生活中栗子,我依稀还记得,2015年股灾短短几个星期,
朋友炒股每天跌掉一辆奔驰,
还有一个配资爆仓,从浮盈上千万到亏损700万到处借钱,
历历在目,如在眼前。
大家看一下《中国基金报》2016年统计的这张表,触目惊心,里面还有几位现在被吹上天的基金经理。比如中欧医疗的葛兰、景顺长城的杨锐文……当然你也可以认为他们成长了。(2015年的主动混合基金数据)
三、我们该怎么办,如何看待股灾(大跌)?
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你知道历史多远,你就可以走向未来多远。正如利佛摩尔所说,“人性如山岳一般古老,懒惰、恐惧、贪婪和幻想是人性的基本部分,这决定了任何市场都有繁荣-萧条周期,而金融监管、人性反思总是走在市场崩盘后面。”
股市不是提款机,想要在股市里稳稳赚钱,就不能总想着一夜暴富!杰西·利弗莫尔说过的:“赚大钱的诀窍不在于买进卖出……而在于等待”。清流一直以来对股市的看法:市场短期涨跌无法预测,只能去应对。任何先验经验并不总能避开风险,“没人能真正预测黑天鹅,需随时提醒自己,在黑天鹅到来之际,能够保命。”
上面这些事情在过去几十年都曾经反复发生过很多次了,每次牛市来临的时候,都是各种股神遍地走,然后漫长的熊市一来,就各自销声匿迹了。新的牛市再来,就又有新的传说开始周而复始地上演了。
霍华德·马克斯在他的《周期》一书中总结了投资世界里的钟摆现象。其中包括人性的钟摆,他说投资人的情绪波动,就像钟摆运动一样,很多时候都在贪婪和恐惧两个极端之间摇摆,很少停留在中心点上。
当危机来临的时候,比如2008、2015、2020年初市场大跌,大家都纷纷联想上一次更严重的危机,觉得这次肯定过不去了,从而陷入恐慌……
而当诱惑来临的时候,又容易忘掉之前惨痛的历史,觉得新的历史正在被创造,这次是不一样的,开始变得过度自信和盲目乐观。
投资市场永远不是看你一次赚了多少,而是看你活得有多长,巴菲特说投资就是滚雪球,要找到又湿又长的坡道,然后慢慢地滚下去。
投资中最难的,也是最快乐的,就是随时随地都知道自己是在做什么,要往什么方向去。只有知己知彼才能运筹帷幄,没有十分的把握,还是观望观望、学习学习。踏踏实实学理财投资的基础知识,认认真真规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这才是大道。虽然在股市里很难实现财务自由,但是合理的理财方法会让你过上更好的生活,这也是我们投资的终极奥义。